close
2008年在撰寫村史過程中,發現本村有十餘方碑石均落款為玉工續某某,引起編者註意。隨後在四處探訪尋找和友人幫助搜集下,景安齋續氏碑刻被大量發現。
續氏碑刻通常有“玉工**”或者“玉工景安齋**”的統一標識,從目前收集到的48方碑刻來看,這些匠人之間也顯示出瞭較為明顯的血緣關系,由此,我們認為這是一個世代以刻碑為生的工匠世傢。
根據落款信息,可初步推定續氏傢族籍貫為澤州河西裡塸頭(今渠頭村)。當時此推定曾有地方學者提出疑議,他指出澤州縣境內滴雞精門市唯有金村鎮府城村多續姓,且府城續氏也善鑿金石。根據相關統計,續姓在高都鎮、巴公鎮、金村鎮都有分佈,幾處續姓極有可能為同族。編者通過對景安齋續氏的相關信息進行統計整理,最終確認瞭續氏籍貫為渠頭的結論。
首先我們對工匠落款的限定詞進行瞭查看,東四義村道光五年(1825)的《創修聖臨庵福祿頂過硤石商風口磚墻記》為“龍渠景安齋鐫字”,西黃石村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增修普覺寺碑記》為“莒南景安齋續琳鐫”,金村道光五年(1825)的《金村重修顯慶寺碑記》為“渠邱續君詳鐫字”。龍渠和渠邱均為渠頭村古名,莒南則為渠頭所在方位。
渠頭本村碑刻中亦有頗多記載,如《清節婦晉君劉孺人傳》上面記載為劉節婦樹碑立傳的紳者有續君論、續君詳、續君許三兄弟;乾隆十五年的《復起路燈會碑記》中有續廷美的施金記錄。莒山康熙十六年的《重修趙相國藺公廟記》的玉工是續德龍,同時還有“塸頭續德龍施銀三錢”這一記載。
同時,所發現的續氏碑刻基本分佈在渠頭村周邊。綜上,我們推薦滴雞精斷定景安齋續氏為渠頭人。
根據目前所見碑刻,有名諱的續氏族人代系如下:
續守貴
續德龍、續德雲、續德海
續浦、續蘭
續廷美、續廷章、續廷文、續廷章
續琳、續理
續君論、續君詳、續君許、續君訓
續光亮
其中,續德龍、徐德海、續德雲等為兄弟關系,續德龍與續浦續蘭為父子關系,續廷美與續琳、續理為叔侄關系。
從明隆慶壬申年(1572)的續守貴到清光緒二年(1876)的續光亮,續氏傢族的石匠傳承近三百年,父傳子、子傳孫,手藝世代相傳,父子共事者、兄弟共事者、叔侄共事者,堪稱玉工世傢。
3.續氏石匠傢族的商號“景安齋”
景安齋一詞始見於岸則村康熙六十一年(1722)的《圍屏山創建碑記》。之後,續氏所刻碑石落款基本都為“景安齋某某鐫”的統一格式,也有省去名諱或者加上籍貫的,體制大體相同。
景安齋應該是續氏傢族事業的統一商號,是其傢族從單人向組織化、標準化的過渡,它的出現標志著續氏走上瞭比較成熟的商業化運作之路。
關於景安齋,本文認為是續氏傢族走“品牌化”經營之路的嘗試。對此,下文將詳細論述。
二、景安齋續氏碑刻的時空分佈
1.景安齋碑刻的時間分佈
續氏的碑刻最早可見於隆慶四年舉人吳自省為其父所撰的墓志銘上,落款為“玉工續守貴刊”,有明一代獨此一處。目前發現的有明確“景安齋續氏”落款的碑刻有48塊,其中47塊為清代碑刻。
下圖為續氏碑刻在清代各朝的數量統計。
從此圖,我們可以看出續氏碑刻在清代各時期的分佈也是極不均衡的,乾隆一朝有23塊,占瞭近半。通過對景安齋碑刻在時間分佈上的統計雞精何時喝和分析,可以得知:續氏的傢族碑刻事業肇始於明,而興盛於清,乾隆時達到鼎盛。
2.景安齋碑刻的地理分佈
對於續氏碑刻的地理分佈,本文將其放在市、縣兩級行政區域中進行統計和分析,試圖劃定出景安齋續氏碑刻的分佈范圍。
圖1 景安齋碑刻在晉城市域內的分佈范圍
從圖1可以看出,續氏碑刻在晉城所轄六縣區的三個縣區(高平、澤州、城區)均有分佈。高平縣域內具體為與澤州縣相鄰的河西鎮,鎮上的生生堂大殿柱礎發現瞭景安齋續氏的題記,目前高平僅發現這一處。景安齋碑刻主要還是分佈於其所在的鳳臺縣(今晉城市澤州縣)內,具體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出,在續氏碑刻最為集中的澤州縣,主要分佈在北部四個鄉鎮,都緊鄰續氏居住地。高平的河西鎮則與巴公和北義城相鄰,與渠頭村的直線距離不遠,我們可以看出,續氏碑刻主要分佈在其居所的臨近區域內,具體表現為由渠頭村向周邊鄉鎮延伸。
3.續廷美的碑刻人生
我們茲取續氏傢族中的一個人,通過整理其人生履歷,試圖窺探一個工匠對碑刻信息傳播的作用力。
續廷美,字琢庵,號石仙,是作品留存較多的續氏匠人。就他目前所見的作品和相關碑刻,人生履歷大致如下:
雍正十三年(1735),雕鑿完成府城關帝廟盤龍柱。
乾隆元年(1736),鐫刻河西裡渠頭村玄帝廟正殿柱礎。
乾隆三年(1738),鐫刻巴公裡三官廟重修碑。
乾隆七年(1742),雕鑿完成渠頭石獅。
乾隆十年(1745),鐫刻四義東裡玉帝成湯二殿重修碑。
乾隆十五年(1750),續廷美捐渠頭村路燈會谷二鬥。
乾隆十八年(1753),鐫刻四義東裡四聖地藏神祠創修碑。
乾隆二十年(17燕窩功效55),鐫刻玨山可遇亭詩碑。
乾隆二十一年(1756),鐫刻巴公裡後土殿重修碑。
乾隆二十二年(1757),鐫刻四義西裡某廟重修碑。
乾隆二十三年(1758),鐫刻青蓮寺步月亭重修碑。
乾隆三十二年(1767),鐫刻河西裡王公祠重修碑。
從續廷美鐫刻作品類姓以及分佈地點來看,他在當時是非常出名的石匠。玨山和府城關帝廟都是晉城名勝,乾隆二十年(1755),數位舉人秀才齊聚玨山可遇亭,飲酒誦詩,最後請來續廷美將其鐫刻於石,流傳後世。
通過續廷美這個匠人,極具文學、書法美學價值的可遇亭詩碑最終流傳、保存滴雞精哪裡買瞭下來。後代學者對此詩碑評價頗高,這是續廷美的功勞,是工匠對碑刻所承載的文學、書法美學的信息傳播做出的巨大貢獻。
通過對續氏碑刻在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分析統計,我們可以窺見續氏傢族事業的發展軌跡以及其在空間地域上的影響范圍,以此來簡單考察一下景安齋續氏作為碑刻的雕鑿者對傳播環境的影響,並預見其對傳播效果的影響力。
當然,由於條件所限,目前發現的景安齋碑刻數量依然較少,再考慮到一定數量的碑刻沒有雕鑿者的落款,本文所作的數據統計和分析與真實情況的偏差必定很大,僅供相關研究者參考。
4.景安齋的“品牌化”效應
續氏碑刻能夠從數以千計的碑刻中篩選出來,得益於“景安齋”這個統一標識。續氏在與同行的競爭中,率先建立自己的統一標志,再加上手藝的精湛,在傳播者和受眾心目中留下瞭特別明晰的印象,形成瞭自己的品牌。
續氏與其他工匠雕鑿的碑刻相比,分佈范圍廣、數量多,與“景安齋”這一品牌的建立不無關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